培養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研究生教育 > 培養方案 > 正文

農業碩士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13日 10:24 閱讀量:

農業碩士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方案

(代碼095136)

一、學科簡介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下設農業信息化和農業機械化兩個研究方向,分别由伟德bevictor中文版和光機電工程學院負責培養。

(一)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方向專業碩士學位點研究生培養依托伟德bevictor中文版,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主要支撐學科,形成了農林業智能設備與信息系統、農林業物聯網、農林資源大數據與智能決策三個研究方向。圍繞農林信息采集與管理技術、農林業智能裝備、農林業大數據技術、農林業物聯網等内容開展研究。現擁有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林業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林業智能監測與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台支撐。

(二)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方向專業碩士學位點研究生培養依托伟德bevictor中文版光機電工程學院,以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學科為主要支撐學科。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學科起源于1958年的木材采伐與運輸機械化、木材機械加工專業,2002年評為校級重點學科,2005年獲森林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農業機械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獲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入選校級培育學科。現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省級新興特色專業和留學生班。現學位點擁有國家木質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支撐,形成了丘陵山地智能農林裝備及其關鍵技術、産品創新設計與智能制造技術、農林産品智能檢測與高值化利用技術與裝備三個研究方向。該方向重點圍繞浙江省農林裝備與應用等方面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二、培養目标與基本要求

(一)培養目标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碩士是與該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及管理等技術領域培養應用型、交叉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為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應用型、交叉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領域包括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兩個方向,培養要求如下:

1.恪守學術道德标準和學術規範;具有學術道德誠信,遵循學術倫理;具有科學、嚴謹的學術态度;堅守學術研究的社會責任。

2.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自然辯證法;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三農、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機械化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服務。掌握一門外語,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3.掌握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機械技術等方向的基礎理論、系統化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和管理能力;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工作。

4.應具有誠實守信、科學嚴謹、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的學習态度和工作作風;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能夠正确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正确處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态效益的關系。

三、研究方向

(一)農業信息化方向

  1. 農林業智能設備與信息系統

  2. 農林業物聯網

  3. 農林資源大數據與智能決策

    (二)農業機械化方向

    1.丘陵山地智能農林裝備及其關鍵技術

    2.産品創新設計與智能制造技術

    3.農林産品智能檢測與高值化利用技術與裝備

    四、學習年限、課程學習時間與學分要求

    1.學習方式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學習方式。

    2.學習年限

    本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其中校内課程學習一般為1年,實踐研究不少于6個月;彈性學制2-5年。在規定的基本學制内達到畢業及學位授予條件的研究生,經導師、所在學科、學院同意可申請提前畢業,但培養時間至少到達2年方可申請。基本學制内尚未完成科研和學位論文工作的研究生可以申請延期畢業,并辦理相關手續。超過最長修業年限未畢業的研究生按自動退學處理。

    3.課程學習時間與學分要求

    研究生課程學習采用學分制,要求所修課程總學分不少于28學分(含實踐研究6學分和學術活動1學分)。原則上所修課程總學分不多于32學分。外國留學生修讀課程及學分要求相同。同等學曆或跨專業考取的碩士研究生需補修本專業本科主幹課程,要求通過課程考試,但不計學分。非學位課由導師和研究生根據專業培養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礎、特長共同商定。未修滿規定學分者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4. 課程設置

類别

代碼

課程性質

課程

名稱

學時

學分

學期

考核

開課

學院

備注

學位課

MK10201

公共學位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1

考試

馬克思學院


WF1201

研究生綜合英語

60

2

1

考試

文法學院


YJ10220

現代農業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

32

2

1

考試

研究生院


SJ1101

領域主幹課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案例

48

3

2

考試

數計學院

共建

SJ1102

科技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32

2

1

考試

數計學院

共建

本研一體課

SJ1103

農業大數據

32

2

2

考試

數計學院


SJ1104

農業信息技術

32

2

1

考試

數計學院


GD1101

農業機械化技術

32

2

1

考試

光機電學院

本研一體課

SJ1105

設施農業工程技術

32

2

1

考查

數計學院


GD1102

現代農業概論

32

2

1

考試

光機電學院


非學位課

TJ2301

公共選修課

研究生體育課

16

1

2

考查

體軍部


WF1202

研究生學術英語

30

1

2

考試

文法學院


MK20201

自然辨證法概論

16

1

2

考試

馬克思學院

理工類

SJ2504

專業選修課

農業電子商務

32

2

2

考查

數計學院


SJ2505

分布式系統及雲計算技術

32

2

2

考查

數計學院


SJ2501

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

32

2

1

考查

數計學院


SJ2502

區塊鍊技術與應用

16

1

2

考查

數計學院


GD2501

農業機器人

32

2

2

考查

光機電學院


GD2502

精确農業

32

2

1

考查

光機電學院


GD2503

單片機智能控制技術

32

2

2

考查

光機電學院


GD2504

工程測試技術

32

2

2

考查

光機電學院


SJ2503

軟件開發與應用

32

2

1

考試

數計學院


GD2505

農産品智能無損檢測技術

32

2

2

考查

光機電學院


必修環節


必修環節

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


不計學分

2

考查

數計、光機電學院



中期考核


不計學分

4

考查

數計、光機電學院


SJ3601

學術活動(不少于5場)


1

1-5

考查

數計學院


SJ3602

專業實踐(實踐訓練一般不少于6個月)


6

2-4

考查

數計學院


GD3601

學術活動(不少于5場)


1

1-5

考查

光機電學院


GD3602

專業實踐(實踐訓練一般不少于6個月)


6

2-4

考查

光機電學院


補修

C3801221

補修

大學計算機基礎A

32

不計學分

1

考試

數計學院


C3803223

C語言程序設計

32

不計學分

1

考試

數計學院


C1702039

機械設計

78

不計學分

2

考試

光機電學院


C1902004

電工電子基礎

64

不計學分

1

考試

光機電學院


注:1.開課學院用簡稱,詳見附件研究生課程編碼規則。

六、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基本要求

碩士研究生的開題在第二學期。在做開題報告前,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就自己的研究課題查閱文獻資料,開展調查研究,寫出文獻綜述,在此基礎上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

文獻綜述要對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國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研究方法進行論述,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要求中文文獻閱讀量不少于50篇、外文文獻閱讀量不少于10篇。開題報告在文獻綜述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内容包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國内外發展動态及趨勢、研究内容、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進度安排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風險及經費概預算等方面也要做說明。

研究生所在學科應組建不少于3~5人的開題評審小組,成員應由課題研究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名單需報學院審批同意後,報研究生院備案。開題評審專家确定開題報告是否通過,以及要求修改的意見。首次開題實行末位淘汰制,淘汰比例不低于5%,未通過開題評審者,三個月内須修改補充後重新開題。連續3次未通過者,報研究生院,按規定取消學籍,終止培養。在通過開題論證的基礎上,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盡快拟定學位論文的具體工作計劃,并予以實施。

七、實踐環節基本要求

導師應盡可能為碩士研究生到外單位或外地進行實習、實驗、調查、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提供與創造條件。

(一)實踐訓練

1.專業學位研究生需開展一定時間的校外實踐,實踐内容需與研究領域相關,全日制研究生可采用集中或分段實踐研究的方式進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踐活動可結合所在單位生産實際展開,累計時間不少于6個月。

2.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開題時遞交《專業學位碩士實踐研究申請表》,由導師審核把關後實施。實踐活動結束後需撰寫不少于5000字的産業調研報告或實踐活動報告。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踐活動可根據論文研究方向,結合所在單位生産實際展開,并撰寫不少于3000字的實踐活動報告。在實踐考核前遞交《專業學位碩士實踐研究記錄本》。

3.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的實踐環節進行全過程指導和管理。學科成立考核小組,對研究生實踐環節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方可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環節。

(二)學術活動

1.研究生需積極參加學科、導師組織的科研組會。進入學位論文研究階段,專業學位研究生每個月參加組會次數不少于2次。每學年至少主講1次與本人研究方向相關的報告。在學期間參加學術會議或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5次。

2.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應在《研究生學術活動記錄本》上進行記錄,并結合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寫不少于500字的總結。導師審核簽字,并作出是否達到要求的評定。

3.導師應盡可能為碩士研究生到外單位或外地進行實習、實驗、調查、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提供與創造條件。學術活動在學位申請資格審查前,由學科或導師組織考核,考核合格計1學分。

八、中期考核基本要求

(一)考核時間

中期考核時間一般在第四學期進行。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研究生須填寫中期考核表,完成自我評定。學院成立研究生中期考核領導小組,學科成立考核小組,對以下幾個方面内容進行考核。

1.品德作風與學術道德。由學院黨委或黨總支組織對研究生進行思想品德評議,給出評語。

2.課程學習完成情況。學生向考核小組提供在讀期間課程成績單、學位外語成績單複印件等材料。中期考核前未修完所要求的課程學分者,需說明下一步修課計劃。

3.專業實踐、學位論文進展情況。學科組織專家組,聽取學生專業實踐、論文研究進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計劃等情況彙報,給出是否合格的結論。學生需提供發表論文複印件、各類獲獎證書、實踐環節記錄本、學術活動記錄本等相關佐證材料。

(三)考核結果

考核小組依據以上三個方面考核情況,給出中期考核優秀、合格或不合格的結論,報研究生院備案。

中期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比例由學院視具體情況确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進入論文答辯環節。考核不合格者,須在半年内參加二次考核。二次考核不合格者,終止培養。

九、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一)規範性要求

1.學位論文須結構合理、邏輯恰當,且具完整性、系統性和學術性。主要内容包括:題目、作者聲明、目錄、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中英文3-5個)、引言、正文、結論、主要參考文獻等部分。

2.學位論文要求語言凝練、章節分明、編排規範,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

3.學位論文中文獻的引用、圖表的設計、數據和計量單位的表示、專用名稱和科學符号的使用等都必須符合國家和授予單位的要求。具體格式參見《伟德bevictor中文版碩士學位論文書寫格式及印制規定》。

(二)質量要求

1.學位論文選題應服務于農林業和生态建設,論文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專業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林)業機械化與信息化領域有關問題的能力。

2.學位論文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要體現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本領域存在的問題的能力。研究生應熟練地掌握本專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建立适當的研究框架、收集必要的數據,采用恰當的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用于學位論文研究的時間不少于1年。

3.學位論文應有一定的工作量,能體現作者較為全面地掌握論文選題所涉及的科學技術領域的現狀,綜合運用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和先進技術手段解決生産實際問題的能力。總體上應做到思路清晰,理論正确,邏輯合理;論據引用正确,數據翔實,文獻資料引用應注明出處,論證充分,結論明确,論點應體現一定的創新性和前沿性,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學術價值。

4.學位論文可以采用産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5.學位論文查重檢測重複率不超過15%。

十、畢業與學位授予

(一)畢業流程

1.答辯申請與預答辯

經導師同意并簽署意見,研究生在規定時間内提交論文答辯申請,學院、研究生院對其進行答辯資格審查,并進行學位論文檢測,審查通過者進入學位論文預答辯環節。

學位論文預答辯一般安排在第六學期。碩士研究生應彙報學位論文的完成情況。學位論文預答辯由專家小組進行評議,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見,給出最終評價結果。如果未通過預答辯,不得進入學位論文送審與答辯環節。

2.論文評審

學位論文評審分學校送審和學院送審兩類。學校送審由研究生院組織雙盲校外評審。學院送審由學院自行确定評審方案,報研究生院備案。

評審結果分為同意答辯、同意修改後答辯和不同意答辯三種。若2名評閱人不同意答辯,則本次答辯申請無效。若1名評審人不同意答辯,可增補1名評閱人,若新增評審人仍不同意答辯,則本次申請無效。

3.論文答辯

(1)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應由5名及以上專家組成,其中至少1名為外單位專家。答辯委員會主席應具有正高職稱和研究生導師資格。導師不得擔任所指導研究生的答辯委員會成員。答辯委員會組成名單須提前報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報研究生院審批。

(2)答辯程序,答辯開始前,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或其委托人宣讀分委員會對論文答辯申請人資格審查意見和答辯委員會委員名單。答辯委員會主席主持答辯會。具體程序依次為導師介紹答辯人情況、答辯人報告論文内容、委員質詢、研究生答辯、形成答辯決議并宣讀。

(3)答辯結果表決,答辯委員會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過論文答辯、是否推薦為優秀論文和是否建議授予碩士學位進行表決,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員同意者方為通過。答辯不合格者,經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論文重新申請答辯,兩次申請答辯間隔時間不少于6個月。

4.畢業

達到《伟德bevictor中文版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規定(修訂)》各項畢業條件者,準予畢業,頒發畢業證書。

(二)學位授予

本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結果均為優秀,且答辯成績為優秀者可以直接認定達到學位授予條件。

申請全日制農業機械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須以伟德bevictor中文版為第一署名單位,取得以下與學位論文研究内容相關的成果之一:

1.申請專業學位研究生須以本人為第一作者,在學科制定的學術期刊目錄(詳見《全日制機械/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專業碩士認定學術期刊目錄(2020)》)上的學術刊物上發表1篇及以上與學位論文研究内容相關的學術論文(含已錄用待刊);如發表論文的期刊未在制定目錄上,須達到《伟德bevictor中文版國内學術期刊與專業出版社分級名錄(2018版)》中的B刊及以上;在SCI、SSCI、EI收錄的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研究生為共同第一作者,申請學位時可視同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僅限排名前二的學生)。

2.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三等獎及以上(有效排名),或廳局級科研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前5);或制訂國家标準(排名前5)或地方(行業)标準(排名前3);或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權(排名前2位);或第一專利權人獲批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

3.咨詢報告或政策建議。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撰寫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咨詢報告或政策建議得到縣(市、區)級及以上主要黨政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并經答辯委員會專家認定。

4.主持獲國家級、省級一類學科競賽二等獎以上,由學科認定其獲獎内容與專業相關。

5.其他成果。考取與學位水平相當等級、學院學科認定的職業資格證書,其他由學科認定的高水平成果産出。

6.拟畢業研究生在申請學位時,未能正式發表學術論文,但可以提供SCI、EI等刊源的高水平論文投稿稿件,經學院、學校組織專家組認定,認為其論文已達到上述期刊的論文水平标準,且由研究生及導師本人承諾,該論文可在研究生畢業一年内錄用,可視同已發表論文。如出現承諾無法兌現的情況,該導師所帶研究生不再允許申請論文認定。

申請全日制農業信息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須以伟德bevictor中文版為第一署名單位,取得以下與學位論文研究内容相關的成果之一:

1、以第一作者在學科制定的學術期刊目錄(詳見《全日制機械/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農業信息化)專業碩士認定學術期刊目錄(2022)》)發表(含錄用)學術論文或作品。在SCI、SSCI、EI 收錄的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研究生和導師為共同第一作者,申請學位時可視同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僅限排名前二的學生),同一篇論文隻能認定為一位學生所有。

2、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

3、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前5),或廳局級科研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前3);或國家或省審(認)定的新品種、新産品、新獸藥等(排名前3);或制訂國家标準(排名前 3)或地方(行業)标準(排名前3);

4、咨詢報告或政策建議。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撰寫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咨詢報告或政策建議得到縣(市、區)級及以上主要黨政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并經答辯委員會專家認定。

5、在校期間排名第一獲得與本學科相關的挑戰杯、互聯網+,職業規劃大賽省級二等獎(含)以上、或其它一類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含)以上、或二類競賽國家級二等獎(含)以上(競賽等級以獲獎當年學校的認定為準)。

6、拟畢業研究生在申請學位時,未能正式發表學術論文,但可以提供SCI刊源的高水平論文投稿稿件,經學院、學校組織專家組認定,認為其論文已達到上述期刊的論文水平标準,且由研究生及導師本人書面承諾,該論文可在研究生畢業一年内錄用,可視同已發表論文。如出現承諾無法兌現的情況,該導師所帶研究生不再允許申請論文認定。

7、學術分委員會認定的其它高水平産出。

申請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須以伟德bevictor中文版為第一署名單位,取得以下與學位論文研究内容相關的成果之一:

第一作者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與學位論文内容相關的論文1篇,或組織鑒定成果一項(排名前3),或在國際、國内大型會議出版論文集中收錄論文1篇(排名第一),或達到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授予條件要求。

達到以上條件之一者,經學校碩士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本次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從2022級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專業碩士開始生效實施。其他未盡事宜請查看《伟德bevictor中文版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規定(修訂)》(浙農林大〔2022〕38号)。

Copyright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bv伟德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浙ICP備11046845号浙公網安備33018502001115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