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研究生教育 > 培養方案 > 正文

學位授予标準-農業信息化(20210905)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21日 11:07 閱讀量:

信息工程學院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農業信息化)專業學位

(代碼:095136)

一、學科概況

農業信息化專業碩士學位點研究生培養依托伟德bevictor中文版信息工程學院。學院擁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和一流學科(B類)。同時,擁有浙江省林業智能監測與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低碳與物聯網技術多校聯合實驗室,伟德bevictor中文版智慧農林業研究中心。農業信息化專業學位點現有專任教師3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高級職稱比例為88.2%;現有專職碩士生指導教師22人。29位教師具有國内211或985高校和國外研究院博士學位。學科領軍人才包括,浙江省“千人計劃”創業人才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1人,第三層次人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近5年共錄取研究生146人,其中在讀研究生為90人,在讀生師比為3:1。近5年學位點專任教師共主持科研項目173項,科研總經費2104餘萬元,橫向項目85項,總經費872.7萬元。教師項目與學生培養形成豐碩的研究成果,相關研究成果共發表論文205篇,其中SCI/EI收錄43篇,部分研究成果申請授權專利13項,出版著作4部。

研究方向:

(1)農林業智能設備與信息系統方向。圍繞農林業數據标準、電子政務與商務系統,野外作業智能設備,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控,農林産品質量檢測、追蹤與溯源技術等專題展開研究。

(2)農林業物聯網方向。圍繞網絡路由協議、傳輸能量控制、節點部署和覆蓋、診斷與定位等大規模物聯網理論研究,以及射頻識别、無線傳感器網絡與嵌入式系統應用研究,基于物聯網的生态環境預警監測、設施農林業環境監測與調控、森林碳彙計量等專題展開研究。

(3)農林資源大數據與智能決策方向。圍繞農林資源與生态環境的大數據分析、機器視覺、模式識别、圖像處理、虛拟現實、專家系統等專題展開研究。

培養目标:

學科以“互聯網+農林業”為目标,力争排名進入全國農林類院校前30%,在智慧農林業領域的應用研究達到國内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重點培養面向農林業信息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林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的具有綜合技能的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二、碩士學位的基本要求

(一)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1)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2)掌握農業推廣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術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推廣理念,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工作。

(3)掌握農林業信息化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與農(林)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具有創新意識,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農(林)業信息化領域的相關工作。

(4)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農、林業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學術素養

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誠實守信,嚴格遵守科學技術研究學術規範;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創新精神和工作作風。具有基本的知識産權意識。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環境适應能力,注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具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和價值觀,善于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能夠正确對待成功與失敗。

2.學術道德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恪守學術道德與規範,不以任何方式剽竊他人成果,不篡改、假造、選擇性使用實驗和觀測數據。

(三)獲本學科碩士學位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要求

1.獲取知識的能力

應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應基本熟悉本學科某一特定領域或相關應用領域的科研文獻,基本了解其前沿動态和主要進展,并有能力獲得從事該領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應了解所從事領域内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并基本了解取得該成果的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有能力獲取從事科學研究所需的部分原始論文及綜述性文章。應具備通過互聯網、電子文獻數據庫獲取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2.科學研究能力

應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生産部門從事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碩士生應在有效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文獻進行科學總結,從中提取出有用和正确的信息,并能夠利用獲取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

農業信息化申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須以伟德bevictor中文版為第一署名單位,取得以下與學位論文研究内容相關的成果之一:

(1)以第一作者在學校規定的學術刊物上(詳見《伟德bevictor中文版國内學術期刊分級名錄(2018版)》)發表學術論文不少于1篇(含錄用),該論文必須與本人的學位論文研究内容相關;發表SCI、EI、一級學報論文且以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的,學生視為第一作者;

研究生在申請學位時,未能正式發表學術論文,但可以提供SCI、SSCI、EI等刊源的高水平論文投稿稿件及承諾,經學校組織專家組認定,進入學位授予審批程序,頒發學位證書。

(2)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

(3)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前5),或廳局級科研獎三等獎及以上(排名前3)。

(4)在校期間排名第一獲得與本學科相關的一類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含)以上、或二類競賽國家級二等獎(含)以上(競賽等級以獲獎當年學校的認定為準)。

(5)學院學術委員會認定的其它高水平産出。

達到以上條件之一者,經學校碩士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

3.實踐能力

應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和實驗測試技術,并能獨立完成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設計、開發和實驗測試技術,初步具有獨立從事相關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的能力,此外還要求本學科碩士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本學科碩士生必須圍繞本領域專業要求制定實踐訓練計劃,組織開展實踐,實踐訓練時間一般不少于6個月,研究生的實踐環節要求撰寫實踐報告,并由所在學科研究生實踐活動考核小組和指導教師共同進行考核,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給出考核結果。

4.學術交流能力

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相關的學術活動,包括做小型的學術報告、參與國内、國際上本專業方向學術會議、參與或組織學術讨論、參與或組織文獻讨論會等。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參加4次及以上的學術會議、學術報告會或文獻讨論會,其中面向本屆研究生作學術報告不得少于1次。

5.其他能力

應熟悉常用的辦公軟件和相應的專業軟件: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應具備較好的交流能力,特别是能夠與同行進行通暢交流并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四)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1.規範性要求

(1)學位論文須結構合理、邏輯恰當,兼具完整性、系統性和學術性。主要内容包括:題目、作者聲明、目錄、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中英文3-5個)、引言、正文(材料與方法、結果、讨論)、結論、主要參考文獻等部分。

(2)學位論文要求語言凝練、章節分明、編排規範,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

(3)論文引用合理,注釋規範,具體格式參見《伟德bevictor中文版碩士學位論文書寫格式及印制規定》。

2.質量要求

(1)論文應該在廣泛查閱國内外相關文獻基礎上,選擇對國家或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的課題作為論文研究内容,盡量與科研項目相結合;具有科學或技術創新性。

(2)學位論文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研究生應熟練地掌握本專業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采用合适的統計軟件或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檢驗;用于學位論文研究和寫作的時間不少于2個學期。

(3)學位論文應體現出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并能較全面地了解國内外在本領域研究的現狀和發展方向,總體上應做到思路清晰,理論正确,邏輯合理;論據引用要正确,數據要翔實,文獻資料引用應注明出處,論證及結果要合理,論點應體現一定的創新性和前沿性。

(4)論文查重檢測重複率要符合學校的相關規定。

三、生效日期及其它

本規定中未提及的内容,以學校和學院發文為準。

本規定自2019級研究生入學起開始生效實施,解釋權歸信息工程學院。

Copyright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bv伟德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浙ICP備11046845号浙公網安備33018502001115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