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evictor中文版信息工程學院
2018年上半年單周四下午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參考資料
(第五周)

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習近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是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
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編
2018年4月
目 錄
一、中國共産黨十九屆二中全會公報…………………………………1
二、人民日報一論:我國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8
三、人民日報二論:憲法必須随着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11
四、人民日報三論:準确把握修改憲法必須遵循的原則……………14
五、人民日報四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憲法保障…17
六、人民日報五論:憲法修改必須依法按程序進行…………………20
七、中國共産黨十九屆三中全會公報…………………………………22
八、人民日報一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29
九、人民日報二論:牢牢把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原則………32
十、人民日報三論:全面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部署……35
十一、人民日報四論:加強黨對機構改革的統一領導………………38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
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8年1月19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3人,候補中央委員17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黨的十九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張德江就《建議(草案)》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一緻認為,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全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興起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熱潮,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更加統一、信心更加堅定、行動更加有力,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
全會認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現行憲法頒布以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進程中、在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堅持了中國共産黨領導,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實踐證明,我國現行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是充分體現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充分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好憲法,是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證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保障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好憲法,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法治保障。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是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的前提,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全會高度評價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抓住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關鍵環節,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法律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内法規體系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全會認為,我們黨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把實施憲法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為保證憲法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全會認為,我國憲法必須随着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這是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一條基本規律。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後,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4次修改。實踐表明,我國憲法是同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實踐探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随着時代進步、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而不斷完善。
全會強調,由憲法及時确認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以更好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有必要對我國憲法作出适當的修改。自2004年修改憲法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又有了許多重要發展變化。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奮鬥目标。為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對憲法作出适當修改,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
全會認為,憲法修改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這次憲法修改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别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在總體保持我國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全會提出,這次憲法修改必須貫徹以下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正确政治方向;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則,做到既順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又遵循憲法法律發展規律,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
全會認為,憲法修改關系全局,影響廣泛而深遠。要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從政治上、大局上、戰略上分析問題,注重從憲法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問題,維護憲法權威性。
全會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對激勵和引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具有重大引領意義。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赢開放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具有重大意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重大決策部署,要依法建立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機構,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憲法是國家各項制度和法律法規的總依據,充實憲法的重大制度規定,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全會強調,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要以這次憲法修改為契機,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把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在全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增強人民群衆憲法意識。要加強對憲法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各級國家工作人員特别是領導幹部要增強憲法觀念,依照憲法法律行使職權、履行職責、開展工作,恪盡職守,廉潔奉公,自覺接受人民監督,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憲法法律實施作出貢獻,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都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全會号召,全黨同志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本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努力奮鬥。
我國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
——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高度肯定了我國現行憲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高度評價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指出了我國憲法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确立了這次憲法修改的總體要求和原則,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這對于更好發揮憲法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審議通過的,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則和規則,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針,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30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表明,我國憲法有力堅持了中國共産黨領導,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這5年多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把實施憲法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為保證憲法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好就好在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好就好在充分體現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充分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好就好在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證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保障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好就好在為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實踐充分證明,我國現行憲法具有顯著優勢、堅實基礎、強大生命力,必須堅決維護、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修改憲法部分内容,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由憲法及時确認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是為了更好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是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的前提,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黨同志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努力奮鬥。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1日)
憲法必須随着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
——二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憲法隻有不斷适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确認新成果,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準确把握我國憲法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适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目的是通過修改使我國憲法更好體現人民意志,更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更好适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就要深刻領會憲法修改的時代必然、實踐必要、法治必需。
憲法必須随着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是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一條基本規律。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後,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分别進行了4次修改。這4次修改,體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發展成果,有力推動和保障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力推動和加強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表明,我國憲法是随着時代進步、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由憲法及時确認黨和人民創造的成就和經驗,以更好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是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自2004年修改憲法至今,已經過去10多年了,黨和國家事業又有了許多重要發展。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黨和國家事業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論斷,确定了新的奮鬥目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指導和引領意義。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為的是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
對憲法進行适當修改,是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黨中央決定用一次全會專門讨論憲法修改問題,充分表明黨中央對這次憲法修改的高度重視。把黨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有利于在總體保持我國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我國憲法應該堅持與時俱進,更好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為國家各項事業、各方面工作的活動準則。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2日)
準确把握修改憲法必須遵循的原則
——三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憲法修改,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關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動。
堅持黨的領導,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在準确把握我國憲法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明确提出了這次憲法修改的總體要求和必須貫徹的“四個原則”,為這次憲法修改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們黨在新時代依憲執政、依憲治國、領導立法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和曆史擔當。
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這次憲法修改的總體要求,強調要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目的就是通過修改使我國憲法更好體現人民意志,更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更好适應提高中國共産黨長期執政能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憲法修改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的内在統一。隻有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貫穿于憲法修改全過程,才能确保憲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
曆次憲法修改實踐深刻表明: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才能保證憲法修改符合憲法精神、符合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從政治上、大局上、戰略上分析問題,注重從憲法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問題,才能确保憲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則,對各方面普遍要求修改、實踐證明成熟、具有廣泛共識、需要在憲法上予以體現和規範、非改不可的,進行必要的、适當的修改;對不成熟、有争議、有待進一步研究的,不作修改;對可改可不改、可以通過有關法律或憲法解釋予以明确的,原則上不改,才能保持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
從中央政治局決定啟動憲法修改工作,到召開會議聽取《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稿在黨内外一定範圍征求意見的情況報告,再到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都很好貫徹了這次憲法修改的總體要求和原則。既順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求,又遵循憲法法律發展規律,準确把握修改憲法必須遵循的原則,這次憲法修改就一定能充分體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體現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有機統一,使我國憲法更好發揮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作用。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3日)
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憲法保障
——四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作為國家的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把黨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為的就是更好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論斷,确定了新的奮鬥目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必須對我國憲法作出适當修改,由憲法及時确認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更好發揮憲法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作用,廣泛動員和組織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新發展理念,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标,對激勵和引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具有重大引領意義。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赢開放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崇高事業具有重大意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重大決策部署。這些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創新成果。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充實憲法的重大制度規定,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作用。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通過國家根本法确認下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勇前進,就有了法治上的共同遵循和活動準則。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修改充分體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體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有機統一,我們就一定能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3日
憲法修改必須依法按程序進行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守程序是法治之始。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強調,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動和重大立法活動,修改憲法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嚴格依法按程序進行。這既是對憲法和立法規律的尊重、對以往立法經驗的汲取,也是為了讓黨和人民的意志更好體現在憲法之中。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内活動,這是對憲法精神的恪守,是我們黨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寫照。在黨中央領導下,通過曆次憲法修改實踐,已經形成了符合憲法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機制。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後,根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發展,分别進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憲法修改都在黨中央領導下依法按程序進行,使我國憲法不斷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有力推動和保障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力推動和加強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嚴格依法按程序修改憲法,是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的制度保障。從中央政治局決定啟動這次憲法修改工作,到去年12月15日黨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征求對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的意見;從今年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稿在黨内外一定範圍征求意見的情況報告,到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内容的建議》,都是按照黨中央有關規定進行的。下一步,依照憲法有關規定,還将形成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這些嚴格程序和環節表明,這次憲法修改始終貫穿着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則,是我們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的生動實踐,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體現。
嚴格依法按程序修改憲法,有利于廣泛凝聚共識,讓憲法更好體現黨和人民意志。憲法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之所以在程序上做這樣的規定,是因為憲法是人民的憲法,修改憲法的過程,也是凝聚共識的過程。回顧現行憲法的4次修改,每一次都得到廣大人民群衆衷心擁護,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遵循,就是因為做到了嚴格依法按程序辦事,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實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有機統一。
嚴格依法按程序修改憲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更好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我們就一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築牢法治之基。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5日)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2人,候補中央委員171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讨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征求黨内外意見、反複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拟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拟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将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别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緻認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内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創新,紮實工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凝心聚力,隻争朝夕,真抓實幹,着力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着力全面依法治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力以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着力全面從嚴治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邁出新的步伐,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成績。
全會認為,開好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鬥具有重大意義。
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們黨領導下,我國确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國特點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黨積極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方面機構職能不斷優化、逐步規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會強調,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全黨必須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下決心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全會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适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正确改革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着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
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标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衆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既要立足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針對突出矛盾,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防風險,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又要着眼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确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确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要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全會提出,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要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态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全會提出,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是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的必然要求。要統籌設置相關機構和配置相近職能,理順和優化黨的部門、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的職責,完善黨政機構布局,深化人大、政協和司法機構改革,深化群團組織改革,推進社會組織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跨軍地改革,增強黨的領導力,提高政府執行力,激發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活力,增強人民軍隊戰鬥力,使各類機構有機銜接、相互協調。
全會提出,治理好我們這樣的大國,要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系,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統籌優化地方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構建從中央到地方運行順暢、充滿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體系,中央加強宏觀事務管理,地方在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區事務,賦予省級及以下機構更多自主權,合理設置和配置各層級機構及其職能,增強地方治理能力,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
全會提出,機構編制法定化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完善黨和國家機構法規制度,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全面推行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規範和約束履職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剛性約束,加大機構編制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
全會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依法依規保障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黨政軍群各方面機構改革配合,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
全會号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銳意改革,确保完成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不斷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
機構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是一場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适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着眼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也必将發揮重要作用。
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緊緊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5年多來,我們黨緻力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必須看到,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适應。比如,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問題仍然存在,等等。這些問題若不抓緊解決,将會影響到黨的十九大确立的宏偉目标的實現,影響到黨和國家事業的順利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事而制。”在新時代,我們黨要統攬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就必須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黨的十九大描繪的新時代宏偉藍圖,迫切要求我們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好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在這個意義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場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必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深刻變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不斷在改革開放上有新作為,将改革進行到底。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抓住機遇、銳意改革,下決心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不斷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人民日報》(2018年2月28日)
牢牢把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原則
——二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
方向和原則至關重要。堅持什麼樣的改革方向、遵循什麼樣的改革原則,決定着改革的性質和最終成敗。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明确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标,強調改革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就要牢牢把握深化機構改革的四個原則,增強推進改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根本保證,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突出這個最本質特征、發揮這個最大優勢。隻有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把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和全過程,優化黨的組織機構,确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确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才能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根本宗旨所在,是黨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改革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衆帶來更多獲得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隻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完善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保障人民權益、傾聽人民心聲、接受人民監督的體制機制,才能為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優化協同高效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着力點,改革的目标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優化就是要科學合理、權責一緻,協同就是要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職到位、流程通暢。隻有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加強配合聯動,提高效率效能,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诿扯皮,下決心破除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才能使黨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進行,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依法依規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既要發揮法治規範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又要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四個原則,既是深化機構改革的認識論,又是推進機構改革的方法論,是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進的重要保證。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牢牢把握、始終遵循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标、原則,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我們就一定能确保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人民日報》(2018年3月1日)
全面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部署
——三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
着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全面規劃和系統部署,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全面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部署,堅定不移将國家治理現代化推向前進。
這次全會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了四個方面的部署: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合理設置地方機構。之所以這樣部署,是因為我們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首要任務就是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通過優化黨的組織機構,從機構職能上解決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解決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國家治理體系中黨政軍群機構職能關系問題,為有效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提供完善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堅實的組織基礎和有效的工作體系,确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必須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而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必然要求我們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系,更好發揮各方面積極性。
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全會作出的四個方面的改革部署,瞄準的是那些不适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領域、環節和方面,既立足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針對突出矛盾,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防風險,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又着眼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有利條件。貫徹落實這些改革部署,必須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着力點,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使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這次全會還對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作出重要安排。從當前情況看,機構編制科學化、規範化、法定化相對滞後,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有待改進。隻有完善黨和國家機構法規制度,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剛性約束,加大機構編制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才能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全面落實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部署,我們一定能夠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更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人民日報》(2018年3月3日)
加強黨對機構改革的統一領導
——四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加強黨的統一領導。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明确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改革原則,作出了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的重大部署,提出了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銳意改革,确保完成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項任務的明确要求,就是為了加強黨對機構改革的統一領導,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個系統工程抓好抓緊抓實,把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和全過程。
加強黨對機構改革的統一領導,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和把握。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曆史和實踐表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首先就要堅持好黨的全面領導這個原則,在改革各方面和全過程中貫穿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體現在機構改革的制度安排上。實踐中,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這些重大部署,就是着眼于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化黨的組織機構,确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确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确保各項改革任務貫徹落實的根本保證。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要确保各項改革任務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就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必須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黨政軍群各方面機構改革配合,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決落實黨中央确定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責任擔當,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履行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領導責任。這樣才能形成推進改革落實的強大合力。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黨就一定能更好領導人民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曆史的不朽業績。
《人民日報》(2018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