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數計學院本科生沈韫涵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發布時間:2024年11月13日 09:14 閱讀量:


近日,我校伟德bevictor中文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21級本科生沈韫涵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眼科實踐與研究新進展《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 (AOPR)上發表題為“The burden of refraction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from 1990 to 2021: A systematic analysi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21”的學術研究論文。


屈光不正是一種普遍的眼部疾病,它會導緻視力模糊,如果不進行矯正,它仍然是全球中度至重度視覺障礙的主要原因。目前對于屈光不正所帶來的負擔還沒有一個全面的評估。本研究旨在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的數據,描述并預測屈光不正的負擔及其區域分布。研究使用了1990年至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GBD)數據,分析了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和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s),并計算了不同性别和年齡組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1個地理區域的平均年百分比變化(AAPCs)。研究還采用了貝葉斯年齡-時期-隊列(BAPC)模型來預測屈光不正未來的負擔。

研究結果顯示,從1990年到2021年,全球标準化的患病率(ASPR,每10萬人)從2053.56下降到了1919.66,平均每年下降0.21%。标準化的DALY率(每10萬人)也從88.04下降到了79.11,平均每年下降0.33%。屈光不正在社會人口指數(SDI)較低的地區,尤其是南亞和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仍然是一個重大的負擔。老年人和女性受影響更大。預計到2030年,标準化的DALY率将穩步下降至每10萬人約77.94例。這些發現強調了繼續關注和改善這些地區視力矯正服務的重要性,以減輕屈光不正的負擔,同時也為屈光不正的防控提供了參考依據。

該研究論文由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數計學院師生聯合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我院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沈韫涵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醫生王琳豔為共同第一作者,我院計算機學科朱天生老師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葉娟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發表所在的期刊眼科實踐與研究新進展《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 (AOPR),于2021年11月創刊,旨在為眼科臨床醫生和科學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台,促進相關科學研究的發展,以及推動眼科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進步,最終為提高人類整體健康水平作出貢獻。AOPR已被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PMC、Scopus、DOAJ、Google Scholar等多個數據庫收錄。2024年7月26日,AOPR順利通過了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期刊綜合評估,正式被ESCI數據庫收錄,彰顯了國際學術界和出版界對于AOPR學術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進一步認可,進一步奠定了其成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基礎。AOPR自創刊以來所有文章将全部入庫,預計在2025年6月取得第一個影響因子(IF)。

(數計學院 朱天生)

Copyright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bv伟德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浙ICP備11046845号浙公網安備33018502001115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