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研究生教育 > 培養方案 > 正文

2021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21日 10:35 閱讀量:

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方案

(代碼095136

一、學科簡介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下設農業信息化和農業機械化兩個研究方向,分别由信息工程學院和工程學院負責培養。

(一)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方向專業碩士學位點研究生培養依托伟德bevictor中文版信息工程學院,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主要支撐學科,形成了農林業智能設備與信息系統、農林業物聯網、農林資源大數據與智能決策三個研究方向。圍繞農林信息采集與管理技術、農林業智能裝備、農林業大數據技術、農林業物聯網等内容開展研究。現擁有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林業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林業智能監測與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台支撐。

(二)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方向專業碩士學位點研究生培養依托伟德bevictor中文版工程學院,以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學科為主要支撐學科。農業工程/機械工程學科起源于1958年的木材采伐與運輸機械化、木材機械加工專業,2002年評為校級重點學科,2005年獲森林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農業機械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14年獲機械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入選校級培育學科。現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省級新興特色專業和留學生班。現學位點擁有國家木質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林業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支撐,形成了丘陵山地智能化作業裝備、林業裝備與信息化、設施種養殖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與裝備三個研究方向。該方向重點圍繞浙江省農林裝備與應用等方面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二、培養目标與基本要求

(一)培養目标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碩士是與該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方面的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及管理等技術領域培養應用型、交叉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為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應用型、交叉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領域包括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兩個方向,培養要求如下:

1.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三農、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機械化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服務。

2.掌握農業信息技術或農業機械技術等方向的堅實基礎理論、系統化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和管理理念,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基本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4.恪守學術道德标準和學術規範;具有學術道德誠信,遵循學術倫理;具有科學、嚴謹的學術态度;堅守學術研究的社會責任。

三、研究方向

(一)農業信息化方向

1.農林業智能設備與信息系統

2.農林業物聯網

3.農林資源大數據與智能決策

(二)農業機械化方向

1.丘陵山地智能化作業裝備

2.林業裝備與信息化

3.設施種養殖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與裝備

四、學習年限、課程學習時間與學分要求

1.學習方式

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取“進校不離崗”的學習方式。

2.學習年限

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其中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于6個月。特殊情況下可适當延長學習年限,但最長不超過5年(含5年)。

3、學分要求

所修課程總學分要求不低于28學分,未修滿規定學分者不得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五、課程設置

類别

代碼

課程性質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

學期

考核

開課

學院*

備注

學位課

MK10201

公共學位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1

考試

馬克思學院


MK20201

自然辨證法概論

18

1

2

考試

馬克思學院

理工科類

WY10203

英語綜合

60

2

1

考試

外語學院


YJ10220

現代農業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

48

2

1

考試

研究生院


XX10101

領域主幹課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案例

48

3

2

考試

信息學院

共建

XX10104

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32

2

1

考試

信息學院

共建

XX10102

農業大數據

32

2

2

考試

信息學院


XX10103

軟件開發與應用

32

2

1

考試

信息學院


GC10102

農業機械化技術

32

2

1

考試

工程學院


GC10103

現代農業概論

32

2

2

考試

工程學院


非學位課

A1205

公共選修課

英語口語

30

1

2

考查

研究生院

至少1門

YJ20306

研究工具類、職業能力培訓類、人文素養類、信息應用類等國際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

16

1

1

考查

研究生院

XX20508

專業選修課

農業物聯網技術與工程

32

2

1

考查

信息學院


XX20509

GIS與空間信息分析

32

2

2

考查

信息學院


XX20510

農業電子商務

32

2

2

考查

信息學院


XX20514

分布式系統及雲計算技術

32

2

2

考查

信息學院


XX20515

微電子電路原理及應用技術

32

2

2

考查

信息學院


XX20516

區塊鍊技術與應用

16

1

2

考查

信息學院


XX20513

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

32

2

1

考查

信息學院


GC20501

工程測試技術

32

2

2

考查

工程學院


GC20502

農業機器人

32

2

2

考查

工程學院


GC20503

精确農業

32

2

1

考查

工程學院


GC20504

單片機智能控制技術

32

2

2

考查

工程學院


C1702039

機械設計

78

不計學分

2

考試

工程學院


C1902004

電工電子基礎

64

不計學分

1

考試

工程學院


必修環節

XX30601

必修環節

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


不計學分

2

考查

信息學院


XX30602

中期考核


不計學分

4

考查

信息學院


XX30604

學術活動


1

1-5

考查

信息學院


XX30603

專業實踐

(實踐訓練一般不少于6個月)


6

2-4

考查

信息學院


注:1.開課學院用簡稱,詳見附件研究生課程編碼規則。


六、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基本要求

開題報告一般在第三學期。在做開題報告前,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查閱相關領域文獻資料,獨立完成文獻綜述。文獻綜述要求不少于8000字,中文文獻不少于50篇,英文文獻不少于10篇,在此基礎上開展學位論文開題工作。

開題報告重點考查文獻的收集、整理、綜述能力,選題的實用性、前沿性、可行性,研究設計能力等方面,研究生開題前,學科需對開題内容進行審核,審核内容主要是研究生選題及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學科人才培養方向。審核通過後由學院組成評審專家小組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是否通過的結論或修改意見。開題報告不通過者,必須修改後再次開題。連續3次未通過者,報研究生院,按規定取消學籍,終止培養。

七、專業實踐基本要求

專業實踐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踐環節,時間保證不少于6個月。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具體包括:①參與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實踐過程,并結合實踐進行學位論文研究工作;鼓勵采用頂崗實踐的方式進行實踐研究。②參與導師課題的實際調查研究工作或獨立從事在導師指導下經過選擇的實際調查研究工作。③研究生參加相關課程的輔助教學實踐工作,包括講授部分課程、批改作業等。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積極聯合相關行(企)業,建立穩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圍繞本領域學位授予要求制定實踐訓練大綱,組織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實踐訓練時間一般不少于6個月。本學位點要加強對研究生的實踐環節的定性定量考核,考核通過者方可取得相應學分。

八、中期考核基本要求

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課程學習情況(含學分、成績)、實踐訓練、學位論文進展情況(包括文獻查閱,撰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以及學術論文發表等方面)、參與科研項目及個人健康狀況等内容。

成立中期考核小組進行評審,對中期考核中發現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研究生,考核小組應報告學院,經學院同意後,報研究生院審核,做延長學習年限處理。考核結果認為無法完成學業任務的,應終止培養。

九、學位論文基本要求

(一)規範性要求

1.學位論文須結構合理、邏輯恰當,且具完整性、系統性和學術性。主要内容包括:題目、作者聲明、目錄、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中英文3-5個)、引言、正文、結論、主要參考文獻等部分。

2.學位論文要求語言凝練、章節分明、編排規範,字數一般不少于3萬字。

3.學位論文中文獻的引用、圖表的設計、數據和計量單位的表示、專用名稱和科學符号的使用等都必須符合國家和授予單位的要求。具體格式參見《伟德bevictor中文版碩士學位論文書寫格式及印制規定》。

(二)質量要求

1.學位論文選題應服務于農林業和生态建設,論文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專業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林)業機械化與信息化領域有關問題的能力。

2.學位論文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要體現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本領域存在的問題的能力。研究生應熟練地掌握本專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建立适當的研究框架、收集必要的數據,采用恰當的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用于學位論文研究的時間不少于1年。

3.學位論文應有一定的工作量,能體現作者較為全面地掌握論文選題所涉及的科學技術領域的現狀,綜合運用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和先進技術手段解決生産實際問題的能力。總體上應做到思路清晰,理論正确,邏輯合理;論據引用正确,數據翔實,文獻資料引用應注明出處,論證充分,結論明确,論點應體現一定的創新性和前沿性,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學術價值。

4.學位論文可以采用産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5.學位論文查重檢測重複率要符合學校的相關規定。

(三)學位論文預答辯

1.學位論文預答辯一般安排最後一個學期的第一個月。

2.碩士研究生應彙報學位論文的完成情況。

3.學位論文預答辯由專家小組進行評議,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見,給出最終評價結果。如果未通過預答辯,不得進入學位論文送審與答辯環節。

(四)學位論文評審與答辯

1.學位論文送審與答辯時間。學位論文送審時間一般在最後一個學期第二個月,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一般在最後一個學期的最後一個月。

2.答辯資格申請。通過預答辯的學位論文,在修改完善後,方可進入論文送審環節。研究生向學院和研究生管理部門提出答辯資格申請。對達不到學位論文要求的,取消該次論文送審資格和論文答辯申請資格。

3.論文答辯。通過答辯資格審查的學位論文,按規定進行專家評審。學位論文通過專家評審者,按專家合理意見修改後方可進入學位論文答辯;未能通過專家評審者,延期答辯。答辯委員會應由5-7名專家組成,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委員。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還應根據評審和答辯意見進行論文修改,形成正式學位論文。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非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完成課程學習及實踐研究等環節,成績合格,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可獲得非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證書,經學校碩士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碩士專業學位。

十、研究生培養的其它環節


附表:

一、學院學術評定委員會審核意見:

應出席______名委員,實到______委員,其中同意通過人才培養方案______人,不同意______ 人,棄權______ 人。

學院學術委員會(簽名): 年 月 日



研究生課程編碼規則

一、課程編碼的構成

課程編碼須在制(修)訂或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确定,由6位數字組成。其中第一、二位為學院代碼,第三位為課程類型代碼,第四位是課程性質代碼,第五、六位為課程流水号代碼。學院代碼:

學院

代碼

學院

代碼

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

NX

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LS

環境與資源學院

HZ

工程學院

GC

風景園林與建築學院 、旅遊與健康學院

YL

藝術設計學院

YS

動物科技學院

DK

馬克思主義學院

MK

文法學院

WF

經濟管理學院

JG

信息工程學院

XX

外國語學院

WY

理學院

LX

研究生院

YJ

課程類型代碼:

課程類别

代碼

碩士學位課

1

碩士非學位課

2

碩士必修環節

3

博士學位課

6

博士非學位課

7

博士必修環節

8

課程性質代碼:

課程性質

代碼

領域主幹課

01

公共必修課

02

公共選修課

03

專業必修課

04

專業選修課

05

必修環節

06

注:補修課程按伟德bevictor中文版本科生培養方案中的課程編碼規則編号填寫。


Copyright ©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bv伟德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浙ICP備11046845号浙公網安備33018502001115号

Baidu
sogou